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和焊剂。 3) 焊接淬硬性较强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时,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4) 焊前预热。 5) 后热 焊后立即将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缓冷的工艺措施叫后热。 6) 适当增加焊接电流,减慢焊接速度,可减慢热影响区冷却速度,防止形成淬硬组织。 3、 再热裂纹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其它加热过程 如多层焊时)而产生的裂纹,叫再热裂纹。防止再热裂纹的措施有:一、控制母材中铬、钼、钒等合金元素的含量;二、减少结构钢焊接残余应力;最后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减少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使用小直径焊条,小参数焊接,焊接时不摆动焊条等。 4、 层状撕裂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接时焊接构件中沿钢板轧层形成的阶梯状的裂纹叫层状撕裂。防止 层状撕裂的措施是严格控制钢材的含硫量,在与焊缝相连接的钢材表面预先堆焊几层低强度焊缝和采用强度级别较低的焊接材料。

气焊工具的型号、规格和构造 (1) 减压阀 按用途分有集中和岗位式;按构造分有单级式和双级式;按作用原理分有正作用式和反作用式;按使用介质分有氧气表、乙炔表、丙烷表。 (2) 焊炬 又称焊枪,主要用来控制气体混合比例、流量以及火焰结构,是焊接的主要工具。按可燃气体和氧气混合的方式不同分为:等压式与射吸式两种。 (3) 橡皮管及辅助工具 1) 氧气胶管 现用氧气胶管为红色,由内外胶层和中间纤维层组成,其外径为18mm,内径为8mm,工作 压力为1.5Mpa. 2) 乙炔胶管 其结构与氧气胶管相同,但其管壁较薄,外径为16mm,内径为10mm,工作压力为0.3Mpa。 注:现有的标志为:氧气红色,乙炔黑色,但根据GB9448-88o焊接与切割安全规定,氧气应为黑色,乙炔为红色。 3) 橡皮管接头 它用于氧气和乙炔胶管的连接,由螺纹接头、螺段及软管接头三部分组成。 4) 其它辅助工具 点火枪、护目镜、钢丝刷、凿子、锉刀等,以及清理割咀用的通针等。 三、焊接火焰和气焊工艺 1、气焊火焰的组成 气焊火焰是由氧和乙炔混合燃烧所形成的火焰,温度较高(约3200℃)根据在焊炬混合室中混合比β的不同燃烧后的火焰可分为三种。 1) 中性焰 当氧气和乙炔混合比β=1.1~1.2时,乙炔可充分燃烧,无过剩氧和乙炔,称为乙炔。中性焰 最高温度位于焰心尖端2mm~4mm处,可达3100~3150℃. 2) 碳化焰 当氧气和乙炔混合比β<1.1~1.2时燃烧所形成的火焰。火焰比中性焰长而柔软,挺直度差。 最高温度为2700℃~3000℃。 3) 氧化焰 氧与乙炔的混合比β>1.2时,燃烧所形成的火焰。整体火火焰长度较短,供氧的比例越大, 则火焰越短,且外焰和内焰极为不清,火焰挺直,燃烧时发出急剧的“嘶嘶”噪声。最高温度为3100℃~3300℃。

焊接的意义、应用和分类:焊接是用加热或加压,或加热又加压的方法,在使用或不使用填充金属的情况下,使两块金属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制造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密切关注,广泛应用于机构、冶金、电力、锅炉和压力容器。建筑、桥梁、船舶、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军工和军事装备等生产部门。 焊接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焊接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不同,可把焊接方法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每一类又包括许多焊接方法。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融化状态而不加压力完成的焊接方法。如气焊、手工电弧焊等。 压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如电阻焊、摩擦焊等。 钎焊是在焊接过程中,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但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充填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如软钎焊(加热温度在450度以下?锡焊)硬钎焊(加热温度在450度以上?铜焊)。 其中手工电弧焊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